www.bet28365365.com邮件系统 丨

第一批赴甘肃挂职干部代表访谈

挂职苦?挂职乐?听听他们怎么说


2016年07月08日 08:40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6年7月8日总第350期     作者:本报记者 邓之湄

  访谈嘉宾:

  龚云  马研院研究员,挂任酒泉市肃州区副区长 

    张鼐  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挂任酒泉市敦煌市副市长

  王超  世历所科研人员,挂任酒泉市敦煌市肃州镇党委副书记     

    韩磊  农发所科研人员,挂任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党委副书记

  “住”在衣服里,外出吃饭秒变“土人”,“蒙娜丽莎版”女干部,30天“方言达人”速成……你以为这是“00后”的二次元讨论?错。其实这些都是中国社科院赴甘肃挂职干部们在甘肃当地的亲身经历。

  “挂职苦吗?”“挂职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要抛弃舒适的生活去那偏远的地方?”许多年轻人一听到“挂职”常会这么问。或许,人们习惯了对不了解的事抱着“刻板成见”,但如果听一听真正经历过的人怎么说,你会发现一片从未预见的“新天地”。

  在我院挂职实践锻炼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本报邀请四位第一批挂职归来的干部学者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

  难忘 升华 根在基层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挂职实践锻炼”给您的感受和收获,您会用什么词?请说说您的理由。

  龚云:“终生难忘”。挂职锻炼仿佛上了一次社会大学,对我的人生价值、治学立场、管理水平而言,都是一次很大的提高。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投身于火热的实践,在实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一年的挂职实践锻炼,让我深刻地体验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坚定了我为人民做学问的立场。

  张鼐:“根在基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赴甘肃挂职人员绝大多数是刚毕业工作不久的“80后”,缺乏社会历练,可谓“三门学者”、“三门干部”。院里将我们绝大部分安排在县乡一级党委政府并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使我们增进了对基层、国情的了解,加深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也深刻体会到了为人民做学问的真谛。

  王超:“升华”。我的思想和能力在挂职锻炼中都得到了升华。挂职锻炼让我深刻领悟到,解决好科研为什么人的问题,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利用基层挂职的契机,我进村入户调查基层群众生活、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用双眼观察现实社会、用双耳倾听群众心声、用双手记录真实数据,使学术研究真正接“地气”。挂职前,由于缺乏基层生活和工作经历,我身上的“书生气”很重,看问题有些简单化。挂职期间,通过参与和负责一些实际工作,如包村联户、精准扶贫、招商引资,我拓展了思维,增长了才干,并从基层干部群众身上学到了许多工作方法,逐步成长为一名基层工作的“多面手”。

  从忐忑到喜悦

  《中国社会科学报》:最初听到被选派去甘肃挂职一年的心情,与挂职完成回来后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龚云:最初是既“忐忑”,又深感机会难得,对自己能否胜任没有把握。我多年一直想到基层去锻炼,向群众学习,真正了解基层政府是怎样运行的,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基层实践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通过一年的挂职,我不仅深度了解了国情,而且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坚定了对党领导的信心,明晓了一个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挂职结束后是“胜任的喜悦”。

  张鼐:最初听到被选派去敦煌市挂职副市长并兼任挂职团副团长,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心情挺激动,兴奋向往中也有些紧张。挂职结束归来时,则有一种沉甸甸的更加坚实的感觉。经过一年的基层锻炼,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家国情怀、增强了责任担当。挂职的地方基层群众社会保障较弱,不少家庭因患大病或孩子上学而经济窘迫,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目睹了基层实际以及国家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发挥智库作用也带来很多启示。

  王超:最初听到被选派去挂职一年的消息时,我的妻子刚好怀孕3个月,正是需要陪伴和照顾的时候。尽管家人对我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但我还是放心不下妻子。不过,一年的挂职生活让我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地方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帮助,我也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一直十分怀念这段宝贵的挂职经历,至今心中仍保留着绵绵留恋之情。

  韩磊:得知被选派挂职的那一刻,心情有点复杂,到基层挂职不仅意味着将中断现有的课题研究,也意味着将远离家人,这对于工作和家庭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种挑战。然而一年后,坐在从甘肃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我内心充满了感慨和喜悦。从茫茫戈壁滩回到繁华的大都市,从繁杂的乡镇工作回到单一的科研工作,我似乎更加懂得了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苦并快乐着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第一批挂职人员,最初遇到的困难肯定是始料未及的。可否说说你们当时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又是如何克服的?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一下?

  寒冷与取暖

  韩磊:我们12月份到达酒泉,那时晚上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度。我自己购买了取暖器,在室内也要穿着最厚的羽绒服。一个美国好朋友偶尔会跟我视频,关心一下我的生活,可每次我都穿着同一件厚羽绒服,于是她开玩笑说:“Are you living in your down coat(你住在你的羽绒服里吗)?”

  龚云:记得刚到酒泉不久,就遇到市区供热管线爆炸,我一晚上盖三床被子还觉得冷;当时一名挂职团员由于所在乡镇电线老化短路停电,晚上被冻得瑟瑟发抖,幸而及时向当地反映情况,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面对严寒,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是:努力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加强彼此沟通,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吃饭与洗澡

  王超:吃饭问题是挂职前始料未及的。由于我所在的乡镇政府没有食堂,这就意味着我一日三餐必须外出就餐;又由于乡政府所处位置相对偏僻,周围没有饭馆,我只得骑车外出。寒冬(零下20度)和酷暑(零上40多度)我都不怕,就怕遇上沙尘暴。每到这时,我内心就开始纠结:一旦决定外出,就意味着我的去程或回程将寸步难行,并且回来后会变为一个“土人”。

  张鼐:初到大西北,正值大西北最寒冷最荒凉的冬季。按照院里规定,挂职人员工作、吃住全在办公室,房间内没有热水器、洗衣机、洗手间,一天三顿面条,比起北京的生活的确不太适应。于是偶尔周末休息,我们便集中到县城,自己掏钱“改善一下生活”,更重要的是相互交流挂职心得,彼此鼓劲,靠这样的方式平衡初来乍到的落差感,逐渐过渡并融入。

  语言与孤独

  张鼐:相比生活的不便,精神的孤寂更难受。刚开始听不大懂当地方言,尤其是当地很多人对我们的到来不大理解,沟通起来比较难。晚上乡镇的同事都回家了,房里没有电视和网络,仿佛与世隔绝,漫漫长夜思乡之情尤甚。但大家没有悲观气馁,还调侃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振作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通过建立微信群、周末聚会、相互走访、集体调研等方式,加强交流研讨,相互关心鼓励。

  韩磊:刚到乡镇挂职,大部分乡镇干部说方言,我只能听懂大约20%。但我还是努力积极到乡镇各个部门了解工作情况,下村与村干部和农民了解他们的诉求……不到一个月时间,全镇及各个村的基本情况我都掌握了,而且80%的方言居然能听懂了,甚至还能说上几句。

  苦中亦有乐

  张鼐:挂职中感人的故事还真不少。就拿我们在敦煌挂职的来说,孙嫱、魏巍、郅晓娜三位女同志挂职地点相对偏远,大西北高原紫外线强、风沙大,她们也和当地女干部一样带上面纱坚持经常下乡,有时我们碰面都没认出来,戏称她们是“蒙娜丽莎”。

  一年来,大家克服了远离家人的相思之苦、衣食住行的不便、身处他乡的陌生等困难,全身心投入挂职各项工作中,树立了我院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当地很多领导和干部群众后来都真心称赞说,这些年来敦煌挂职的干部很多,像社科院这样严格管理、作风优良、认真扎实的很难得。

  上得了学术殿堂 下得了田间地头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院挂职干部在当地做了许多事,可谓“上得了学术殿堂,下得了田间地头”。您觉得自己在挂职期间做的最有意义、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龚云:我是一名理论工作者,挂职期间注重发挥自己的理论专长,为当地干部群众做了十几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辅导报告,这些报告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去年7月的一个周末,为当地街道党员做辅导报告,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党员认真地听了近三个小时,其中一名残疾老党员,扶着拐杖,一直全神贯注地听完报告,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深感人民对理论的渴望。

  韩磊:我觉得对当地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冬季集中教育时为6个村的党员和群众上党课,作了关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如何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报告,为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传达到乡村角落作了一点贡献。

  王超:在基层,两大工作最具挑战性:拆迁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挂职期间,我分管的一项工作就是信访维稳。我参与协调解决了本镇多起信访事件,包括一个月内限期解决一起长达10年的家庭矛盾纠纷案。在处理过程中,我注重倾听民声,维护群众利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使我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晒黑了面孔  磨砺了内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挂职结束,重新回到科研/管理工作岗位,您感觉自己有了哪些新变化?

  龚云:坚定了为人民做学问的立场,提高了对国情的认识,提升了管理水平,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各种问题。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为人民做学问,成为我一生的追求;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积极宣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劲头更足了;作为一名党员,党性意识更强了,在党言党成为我的自觉。

  张鼐:大西北大漠高原的阳光晒黑了我们的面孔,更磨砺了我们的内心。潜移默化中最大的变化,或许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进。经过近一年的历练,我们在行政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王超:回来后,我感觉自己在思想上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了,特别是在科研中有意识地带有了历史责任感与现实关怀。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挂职回来后,我参与组织了多场学术报告活动,同时协助所、室领导做一些具体工作,得到了相关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韩磊:我的变化主要有三:一是幸福指数提高,对当前从事的工作和拥有的生活更加热爱、更加珍惜;二是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我今后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研究将有很大帮助;三是意志得到磨炼,进一步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果让您跟下一批要去挂职的同事说一句话,您会说什么?

  龚云:在实践面前,我们拥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人民面前,我们是很渺小的;在干部面前,我们缺的功课还不少。因此,一定要谦虚,甘做群众的小学生,抓住挂职机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干部学习,全面提升自己,做一名对人民、对社会都有用的学者。

  张鼐:机会难得,值得尝试,用心体验,收获必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段经历难免有一些酸甜苦辣,但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都将化为成长进步的重要基石和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挂职一载,回味一生!

  王超: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有深深扎根于丰富多彩的实践,甘心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才能做出对人民有益的学问,而挂职锻炼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机会。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5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www.bet28365365.com 版权声明 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