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et28365365.com邮件系统 丨

当代所宋月红:坚持国史研究的实践观点和矛盾观点


2018年01月02日 08:09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日第1364期     作者:宋月红

  历史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正确的历史观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也有利于巩固和增强正确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矛盾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世界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深刻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历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即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根本对立:一是世界观上的根本对立,二是方法论上的根本对立。对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截然相反的回答,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世界观上,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而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在实践与认识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在方法论上,也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弄清楚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就是矛盾观点或称矛盾法则。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于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和巩固党的思想路线,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光辉的历史文献,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认识的发展规律、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

  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物质力量,矛盾则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且实践是充满矛盾运动的实践,矛盾在实践中存在、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解决。实践与矛盾、实践问题与矛盾问题,是内在联系而不可分的。《实践论》强调实践观点是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论述的是唯物而辩证的认识论,《矛盾论》揭示的则是客观事物和实践主体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基本逻辑,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法。

  从实践和矛盾意义上理解国史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以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为认识对象和认识依据。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中,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历史进程、内涵与本质,需要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入手,揭示中国社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矛盾的发展变化。这样所反映的历史才是活的、具体的、合乎实际的,也是合乎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这一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这一实践把当代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和贯通起来,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它来自于人民,人民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人。党是这一实践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是推动当代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

  从矛盾的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党领导人民从人类社会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断解决各种具体矛盾的进程。中国坚持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路,要看其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是否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正是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中向前发展的。

  推动国史理论发展和方法论建设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国情基础和决策依据,也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的历史根据。增强实践观点和矛盾观点,有利于把握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揭示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理论逻辑,有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总结历史经验,从而深刻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坚持实践观点,一方面要清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实践的发展进程、基本内涵与实现形式;另一方面也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又是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的,否则就不能深刻地、全方位地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如何广泛而深入开展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自觉的实践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产生理论,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理论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深入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并确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则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根本内涵与特点所要求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一条基本的和必然的认识途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坚持矛盾观点,需要掌握矛盾法则、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和矛盾关系,以及党在治国理政的每个发展阶段、每个领域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各种具体矛盾的,通过矛盾现象透视矛盾问题的内涵与实质,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将历史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结合起来,深刻揭示矛盾运动的法则,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增强国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矛盾和矛盾问题。只有深入到历史内部、历史发展的关键环节,才能深刻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只有理解党领导人民是怎样认识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才能将复杂而曲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发展弄清楚、搞透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坚持矛盾观点,还需要加强整体史、综合史和通史性研究。当代中国历史经验及其规律的研究,是建立在其全部历史和通史基础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是当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有机体,而且各种矛盾问题及其解决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和各个领域的矛盾在质与量上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才能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领域的不同特征,并把它们有机统一起来。如在纵向上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辩证统一起来,在横向上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统筹起来,把各专门史内在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坚持实践观点和矛盾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推动其理论发展和方法论建设,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国史发展中的表现,以及国史研究中的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根据与条件、可能与现实、偶然与必然、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支流等各种范畴的内涵与特征。为此,需要加强对国史问题的哲学研究,增强哲学思维,构建和发展国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推动国史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

  (作者系www.bet28365365.com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常畅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www.bet28365365.com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